找到相关内容1483篇,用时2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了“生”脱“死”的佛学智慧

    心乃得定;依止于定,智慧才生。”智慧生则一切烦恼可除。  《杂阿》卷二十二有偈云“云何度诸流,云何度大海?云何能舍苦,云何得清净?信能度诸流,不放逸度海,精进能除苦,智慧得清净。”佛教宣扬,众生循...自身无定性,刹那迁流变化,不可常住。因此人的生命也是无常变化,沉浮于生老病死的生命之流中的。故《中阿》云:“命终无常,死丧散尽,寿尽破坏,命根闭塞,是名死也。”死亡不知何时便会向人们袭来,正如佛经...

    邓庆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1987039.html
  • 略述唯识学对赖耶存在的论证

    的话,那人的身心中就有二意识,但是这里的二识绝不能认为是同一个识,因为此中的识与名色的关系是更互为缘,是同时相依共存的,如《杂阿》(卷十二?二八八),曾用束芦作喻,来说明它们的相互依存:   ...出自阿。42印顺导师亦有同样的看法,在他的《杂阿经论会编?序》中写道:   《杂阿》即(《相应阿》或《相应部》)是佛教界早期结集的圣典,代表了释尊在世时期的佛法实态。佛法是简要的,平实...

    上恒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53787347.html
  • 有关生死之超常现象的科学解释及佛法解释

    自己的欲望?为什么便不能贪污、盗窃、杀人、奸淫、制造恐怖事件?《中阿》卷三《罗云经》佛言:   不畏后世,无恶不作。   《杂阿》卷三八第1076经佛偈谓“不计于后世,无恶而不为”。不畏...发展。[1]   拉兹洛所言作为万有本体的零点真空场,颇近于大乘佛学所讲真空妙有、绝对唯一,藏有一切种子,随念变现为物质世界、生命和众生的法界,或如来藏、真常心。然拉洛兹之说,是一种理论假说,在佛法...

    陈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4589269.html
  • 佛教的神通

    精进。”   舍利弗就赞叹目犍连说:“大目犍连,你具足大神通力、大功德力。你这样安坐而坐,我也与你相俱得到大力……”   以上这一段故事,来自《杂阿》卷十八,质朴的记载著二千五百年前佛陀与大弟子...,皆悉明了,即于众生,起大悲心。……尔时菩萨,既至中夜,即得天眼,观察世间,皆悉彻见,如明镜中自睹面像,见诸众生,种类无量,死此生彼,随行善恶,受苦乐报。(《过去现在因果》)   要彻底了解神通,...

    洪启嵩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689884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之禅波罗蜜(下)

    ,539c19-21)   36无所依入诸禅,参见:   (1)《杂阿》卷33(926)(大正2,235c-236b)。   (2)鸠摩罗什译《善臂菩萨》(《大宝积经》卷94,26会)(大正11,533c)。   (3)印顺导师:《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》p.278~p.285,p.1210~p.1227:   《杂阿》……《佛化诜陀迦旃延经》说“真实禅”与“强梁禅”,是以已...

    厚观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789888.html
  • 李炳南居士思想研究

    文献】   一. 佛教经藏   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CBETA 中华电子佛典协会,http://www.cbeta.org/index.htm   1.《中阿》,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第一册。   2.《杂阿》,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第二册。   3.《增一阿》,东晋 提婆译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第二册。   4.《六度集经》...

    罗元庸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4490700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一)

    寂静,心无偏颇。见《杂阿》卷二十六。   ⒆後五百岁:原文为「後後五百岁」,其中一个「後」为衍字。後五百岁,应指佛灭後五百岁,《大智度论》卷四十四说:「佛知五百岁後,学者分别诸法相各异」,可见。...生於色界之中,以至在末后身还生下罗睺罗。在尼连河洗浴,被大水漂走,不能抵抗大水的冲力。后来反对苦行,又有五位弟子嫌憎而离去。坐道场时,以十六心得阿那,以十八心断无色界的结,以三十四心破一切烦恼,得一切智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7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)

    三领纳随触:即乐及苦、不苦不乐;此复分别成六受身,谓眼触所生受乃至意触所生受。」《杂阿》卷二也名为身。   ⒁普贤:菩萨名,毗卢舍那佛的右脅侍,也是释迦牟尼佛的右脅侍,专司理德。   ⒂观世音...。但於凡夫,数法和合,得名色阴,色阴无有决定(29)。何况四大五根?是故,不得以凡夫虚妄所见色阴,以为实证,而难无量功德所成之身。若欲取信者,应信法身。如中说,所有色,皆从四大有,为三界系使因缘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8.html
  • 长安佛教文化与鸠摩罗什的佛经文学译介研究

    撰集百缘经》以及《杂宝藏记》、《杂阿》与《贤愚》中,例如“《贤愚》卷一一第五十二《无恼指鬟品》,联结了几个因缘故事。其中写到杀千人取指为装饰头发的鬘的太子,食幼儿肉的国王,淫乱无度、强占新婚...具权威性。收录佛典1076部、5048卷,将大乘分为“般若部”、“宝积部”、“大集部”、“华严部”、“涅槃部”五大部分,以及其他诸经。小乘经则指“阿”及单品,其编目方法与篇章设置精密完善,后来...

    李强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593694.html
  • 当代佛寺文化资源的定位与开发——以华林寺为例

    阿育王建塔的原因,参见李利安《阿育王》, 《世界十大皇帝》,三秦出   版社1998年9月版第96—97页。   [9]关於古代印度阿育王建造佛塔的资料,见《杂阿》卷二十三、 之阿育王   传》卷一、 《阿育王经》卷一、 《善见律毗婆沙》卷一等。又依冬杂譬喻》卷   上载,阿育王为祈求疾病痊愈,建一千二百宝塔+另外, 《大唐西域记》, 《高   僧法显传》也多次提到阿育王塔的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0294693817.html